学校管理
教育服务
附小松风校区2011学年优秀孝育中队12-17
附小松风校区十佳孝星、百名孝子名单12-15
白马校区“十佳孝星”现场评比活动方案11-14
十佳孝星——姜淑文(六2 班)12-20
十佳孝星——陈研(二3 班)12-20
十佳孝星——王雨晴(四3 班)12-20
十佳孝星——丁心语(一1班)12-20
2019学年第一学期平师附小( 高数 )组研修记录(十五)
2019学年第一学期平师附小( 高数 )组研修记录(十五)
培训时间 | 2019.12.12 | 培训地点 | 二楼会议室室 |
培训内容 | 理论学习 | 主讲人/主持人 | 谢中英 |
主要形式及内容 | 学习内容:关键能力 | ||
培训过程实施情况 | 为了凸现“聚焦核心素养,追寻幸福课堂”的学习路径,以及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能力的培养策略,组织学习关键能力。小学数学关键能力包括数学理解与数学表征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推理与论证能力、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发展这一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我们应该以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数学建模发展学生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思维与认知发展,提升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发展。 1.数学理解与表征能力 数学理解能力,顾名思义,简单来说就是指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概念和逻辑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思维方式以及理性精神的理解能力。比如,对“运算律”的理解,小学数学中也就是四则运算。数学表征能力,指的是使用可视化形式以及结构化的方式关联化地表达概念、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简化问题与形式的能力。 2.数学建模能力 从大的方面来讲,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关系都属于数学模型,可以说数学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模型。在数学学科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在生活中可以找到数学概念原理、规律定律的原型。笔者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发现数学原型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而数学建模能力是一种获得数学思想经验、运用已有数学模型以及建立数学生活原型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内在活动,知识的发现、分析、理解、论证等都是人们的逻辑思维形式。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下、运用合理的步骤循序渐进式地进行“具象—形象—表象—抽象—模型”的逻辑思维思考,以达到表象、抽象模型建立的目的。 4.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能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数学问题为线索,寻找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学生梳理已经掌握的知识,筛选出解决问题的规则公式,并且可以提出新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5.数学推理与论证能力 数学推理与论证能力指的是一种能通过对数学问题中的对象以及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演绎,从而实现论证以及提出新推论的能力。如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图形的变化,以及通过实验,对图形进行实际的测量,循序渐进地论证以及理解图形的面积原理以及公式联系。 6.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 数学交流与表达是指学生将自己理解和掌握的数学概念、方法、思想等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等方法,能够做到清晰表达出数学模型。 通过研读交流,老师们认识到“课、研、修”一体化 非常重要,提高了老师们对关键能力的解答,提升理论知识水平。 | ||
学员表现 | 通过交流研讨,大家对关键能力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 ||
学员出勤 | 应到 17 人,实到 17 人。 | ||
其他备注 |